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思想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思想 > 正文

渝州正骨“新四法”之1------逆向返原法

发布人:漆伟工作室 来源:摘自《渝州正骨手法图鉴》 主编:漆伟 发布日期:2023/1/19 浏览量:

逆向返原法  遵循“逆损伤机制”正骨理论,概括地讲就是根据外伤暴力作用情况结合解剖学、生物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详细地按照骨折分型,在掌握了骨折原始损伤途径后,通过正骨手法开放骨折复位的骨性和软组织通道,根据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发生的过程,采用反向复位的相应手法,再使其按原受伤机制“逆向返原”一步一步地恢复原有骨骼结构,使得骨折断端准确相互接触,灵活快捷复位。现以肘关节后脱位为例来说明,肘关节后脱位发生的过程(即受伤脱位机制),多是患者前倾跌倒,手掌撑地,地面的反作用力,沿前臂向上传导,交叉剪力先迫使肘关节伸直、过伸,继而传导力使尺骨喙突超越肱骨滑车顶点,形成了肘关节后上方脱位,当外力停止后,由于筋肉挛缩,脱位后的肘关节形成半屈曲状的弹性固定位。用“逆向返原法”复位步骤:术者先将肘关节屈曲牵引,再逐渐伸直,继而在牵拉力的作用下使尺骨喙突向远侧滑降,当其越过肱骨滑车顶点后,维持牵拉,按压肱骨下端向后,同时屈肘即可复位。踝关节骨折的旋后外旋型损伤机制是:当踝处于旋后位置时,踝内侧结构松弛,此时,距骨外旋或小腿相对内旋所产生的暴力将最先施加于下胫腓前韧带并导致断裂。暴力持续则造成腓骨远端螺旋形斜面骨折,如暴力再继续,则导致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最后产生内踝小块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用“逆向返原法”复位步骤按照内踝→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腓骨远端螺旋形斜面骨折→下胫腓前韧带踝关节旋前内旋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