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筋伤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可概括为:“筋伤顽疾、病证结合、广开治路、防治并重、提高疗效”。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圣度”之论述,强调“和”之理念。其内涵可细分为四点:首先,“和”构成了中医治疗原则的哲学根基,中医治疗原则是从“和”至具体治法的逐步细化,简言之,即中医治疗所追求的“阴阳调和”境界;其次,强调多种治疗方式的“调和”,在治疗筋伤顽疾时,提倡综合治疗手段,重视针刺、艾灸、推拿、方药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期达到全面而互补的治疗效果;再次,注重各类治疗技术的“柔和”,郭氏筋伤流派擅长运用巧劲,追求针刺、推拿等手法的柔和性,从而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及对治疗的接受度;最后,亦指涉医患关系及医护团队间的“和谐”。
郭氏筋伤重视整体观。其一是天人感应,认为人的生理病理过程与自然、社会环境相感应;其二是内外统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其三是整体施治,认为筋伤疾病尤其是慢性筋伤,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从整体考量,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此三点也一直是郭氏筋伤临床诊断用药的重要指导思想。
流派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辨病与辨证应相结合,认为筋伤病的辨治应多从辨病论治着手,抓住“病”的病因病机所在,立法处方,先后创立十余种专病专方,分别用于不同筋伤疾病,再在辨病基础上再根据病患兼症予以随症加减,往往获效良好。
此外,流派尤擅活血法,提出瘀血的辨证应审证求因,首辨肿痛,次分渴便,提出“活血之法当因人而异,切勿贸然祛瘀”之说,归纳总结出治疗筋伤疾病的八种治瘀之法,即: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温阳活血法、补血活血法、利水活血法、祛痰活血法、攻下活血法。
流派还十分重视筋伤疾病的预防调护,认为“筋伤疾病,防治并重”,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筋伤疾病的三个观点:一则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二则合理参与功能锻炼;三则移情易志、舒畅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