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推拿疗法,深得全国名中医郭剑华主任中医师之精髓,传承并发扬了其“准、意、柔、巧、松、美”的独特推拿手法。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郭氏强调因人制宜、因证制宜、因部位制宜的施治原则,确保推拿手法能够精准对应患者的具体情况。推拿手法需从“心”而发,强调意识推拿,将各种技巧巧妙融合,力求达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境界。在施术过程中,手法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实现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确保力量能够精准到达病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郭氏推拿充分展现了“准、意、柔、巧、松、美”的特点,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双重舒适。在临证施治时,郭氏尤为注重“准”字,即在准确辨证、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精准捕捉疾病在体表的主要反映点。以“意”为传导,医患双方入静放松,仔细感受手法的奥秘,形成独特的信息交流。通过采用“柔”且“美”的手法,使患者精神和身体均得以放松。在针对重点部位施术时,郭氏善于“巧”施手法,合理利用力学原理,达到以巧力胜重力的效果,正如古语所云“四两拨千斤”。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有云:“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此言深刻揭示了推拿治疗中的精髓。郭氏推拿疗法,在筋伤疾病的治疗方面,尤为强调因人施法、因证施法、因部位施法的原则。郭氏认为,推拿手法应源自医者之心,需将多种手法有机融合,达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境界。在施治过程中,手法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确保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郭氏尤为注重在推拿过程中充分体现“准、意、柔、巧、松、美”的特点,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身心的舒适与放松。郭氏推拿疗法以其精湛的手法、独特的理念,将技巧与力量完美融合,为患者带来了更为高效、舒适的治疗体验。
1、以“准”为先,精准施治
郭氏临证推拿疗法,尤为强调“准”字当先。在准确诊断与准确辨证的基础之上,实现准确施术是其核心理念。
2、以“意”为传导,强调意识推拿
郭剑华教授独创意识推拿,所谓意识推拿是在具有医者与患者入静放松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医者在施手法时,要善于调动丹田之气上行于双手臂及指掌,此时双手会有发热发胀感,哪怕是轻轻施法,其力量的深透性也会很强,而且患者会有较强的温热感;患者在放松入静的情况下接受医者的治疗,细心体会医生的手法,两心相静、手与肌肤相触,其信息会产生犹如电磁波一样的同步共振。因此郭氏意识推拿在临床中,有其独特的心理按摩内涵及显著的疗效。
3、以“柔”为基,刚柔并济
郭氏推拿疗法中,“柔”被视为手法之根本。郭氏秉承全国名中医郭剑华主任中医师的推拿手法精髓,强调将手法技巧与力量巧妙融合,避免蛮力与暴力的使用,追求“蓄劲缓发”的用力境界。正如《易传·系辞》所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郭氏在推拿手法的具体操作中,亦遵循此道,以柔为本,刚柔并济。
4、以“巧”为核心,变换灵活
郭氏推拿疗法中,手法的优劣直接关乎治疗效果。提升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手法的技巧性,强调手法需兼具巧妙与力度,且能深透病灶,灵活运用各类手法,以达到精准施治、游刃有余的境界。郭氏推拿认为,手法之“巧”与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紧密相关。此外,手法的“巧”还体现在推拿过程中的交换更替以及医生身体姿势和体位的变化上。
5、"松"为核心,“神体”结合
在推拿临床实践中,郭氏深刻认识到“松”字的重要性,它既是推拿治疗的前提,也是治疗所追求的目的。“松”不仅涵盖了医生与患者精神的放松,即“神松”,也包括了双方肌肉的放松,即“体松”。推拿治疗过程需医患双方紧密配合,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和谐关系的基础之上,方能实现“神松”与“体松”的完美结合,进而发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治愈疾病的功效。
6、“美”为纽带,医患和谐
郭氏在推拿治疗领域创新性地引入了“美学观”,他深刻认识到“美”在推拿治疗中的不可或缺性。郭氏主张,通过展现美的姿势、运用美的语言、施行美的手法,可以将“美”作为一条纽带,在医患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并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这种“美”的信息在医患之间的传递,使得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舒缓。